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
“住得舒服,心里欢喜啊。”这是许多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路341弄7-8号居民的共同感受。
自2024年交房以来,康健路小区已满一年。走进如今的小区,灰白立面干净整洁、绿意盎然,公园就在家门口,孩子们在树荫下骑车玩耍,老人们在口袋公园围坐下棋、晨练健身,生活氛围浓郁而温暖。
康健路旧改是上海市徐汇区“十四五”期间成套拆除重建的重要项目之一,由于建成年代久远、房屋设施落后、结构破损严重,居民对改善住房条件的期待迫切。项目由中建科工负责实施,采用钢结构装配式技术,在缩短建设周期、提升施工品质的同时,也使得每一套房屋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经过拆除重建的康健路小区,如今已成为区域标志性工程。从道路铺设到建筑立面,从公共空间到服务配套,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居民们常说,搬进康健路新居,不仅换了新房子,也换了新心情。“屋里冬暖夏凉,还有独立厨卫、阳台,住得真舒服。”不少受访者表示,新生活“有盼头也有奔头”。此次“回访一周年”活动中,志愿者们分组上门,为老人讲解用电安全、检查门窗防漏、记录使用中的问题。更有居民主动向工作人员展示了自家的布置:窗边种满绿植、客厅贴满孙辈的画作,“是个家了,真的安顿下来了。”
在社区服务不断完善的同时,小区还引入了定期的健康服务,社区医生会上门为高龄居民测量血压、查看基础情况。很多老人提到,“在家门口就能参加社区组织的健康义诊,检查身体、听听医生建议,感觉贴心又方便。”这一便民服务,也得益于空间布局的优化和无障碍通道的完善。
“你看这面墙,是我们从拆楼的3万多块红砖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在小区一角,一面镶嵌老砖的景观墙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它不仅保留了老宅记忆,也寓意着城市更新中的“情感留痕”。建设期间,项目团队还帮助居民保留了一棵种植于47年前的水杉树,为新环境留下熟悉的“乡土味道”。
小区特别打造了适老化设施与公共休闲空间,一处“口袋公园”被安置在绿荫之下,设有休息长椅环绕着花坛,静谧而温馨。老人们常常在这里晒太阳、聊天,下棋看报,孩子们也喜欢在一旁奔跑玩耍。这个角落,成了许多邻里日常相遇的地方。这样的空间设计,不只是满足功能需求,更构建出邻里间交往的新场域,成为居民生活“软件”上的进阶。
更为贴心的是,康健路小区还装配了太阳能光伏板和雨水回收系统。公区照明等电力由光伏系统供能,居民无需自费,节能又环保;雨水回收后用于小区绿植灌溉,不仅节水,还让环境常绿清新。
小区的日常服务也在不断优化。作为施工单位的中建科工并未在交房后“交卷离场”,而是通过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形式,持续参与社区事务:协助改善垃圾分类点位、优化信报箱与快递临时存放点布置,积极响应居民关切,以实际行动融入社区建设,服务居民日常。
从过去低矮破败的红砖老屋,到如今宜居现代的住宅小区,康健路旧改项目是上海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也是一座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生动注脚。
长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