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徐新星 通讯员 龚波 付腾飞
近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碧岩镇一座闲置多年的废旧汽车站正在进行精心改造,将变身为设施完备的镇卫生院急救门诊中心,预计10月底投入使用。这一民生工程的落地得益于碧岩镇人大创新推行的“三问工作法”,通过精准问需、集智问策、严考问效,让昔日废弃车站实现“垃圾场”到“生命站”的华丽蜕变,实现闲置资源盘活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位于镇中心小学旁的碧岩汽车站,曾经是当地的地标建筑。随着交通格局的变化,这座2005年建成的车站逐渐荒废,成为墙体剥落、垃圾堆积的“镇区伤疤”,不仅影响环境美观,更对周边师生和居民的安全构成威胁。
转机出现在今年初。在镇人大主席团组织的“122民主实事工程”候选项目征集活动中,这个“老大难”问题在20余场“地头议事会”上被群众反复提及。经过民主票决,车站改造利用项目以82%的得票率入选年度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但是“谁来改、怎么改、改什么”的问题又摆在了代表们的面前。县人大代表、碧岩镇卫生院副院长赵菊伟提出:碧岩汽车站和卫生院相邻,可以说汽车站是卫生院的前院,况且卫生院占地面积小,患者就医难、停车难的现象时有发生,可以把汽车站改造成卫生院急救门诊服务中心,代表们听后纷纷表示赞同。
镇人大主席团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建立健全“需求收集—决策优化—效果检验”的闭环工作体系,组织辖区人大代表走访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同时,建立“三问工作法”闭环机制,精准问需察民情。组建由人大代表、村干部构成的征集组,线下走访商户、农户300余人次,线上发布征集公告,累计梳理9条建议,将“车站改造”与群众反映强烈的就医难问题捆绑解决。集智问策顺民意。召开项目论证会,邀请群众代表、卫生院医生、周边商户等共同设计改造方案。创新采用“政企合作”模式,由镇卫生院租赁场地,镇政府和县交通局提供政策支持,建成含急诊室、内外科室等功能的医疗综合体。严实问效解民忧。建立“代表监督日”制度,组织3轮专项视察,推动项目较原计划提前1个月完成主体改造工程。
据悉,新急救中心投用后可使住院床位增至45张,全镇急救响应效率提升30%。将进一步完善碧岩镇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构建起分级诊疗新格局,为乡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走进施工现场,昔日破败的车站已焕然一新,脱落墙体和院内垃圾已清理,600平方米的外墙修缮粉刷完毕,10个功能分区初具雏形,工人们正紧张进行最后的设备安装。
这一改造带来的综合效益正在显现:环境改善方面,累计清理垃圾8余吨,让周边学生和商户拥有良好的生产生活和学习环境;医疗服务方面,将结束镇区无急救门诊的历史,预计年接诊量可达1.2万人次;经济效益方面,盘活闲置资产价值200余万元,较新建同类设施节约成本60%。
长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